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諾爾康·中國芯的崛起

2021-04-25 17:57
來源: 粵訊

4月22日,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正式成立。學院瞄準集成電路“卡脖子”難題,聚焦集成電路學科前沿,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養(yǎng)國家急需人才,支撐我國集成電路事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展。

image.png

那么究竟什么是集成電路,還有經常提到的半導體、芯片是一個概念嗎?打個簡單的比方來說,半導體是做紙的纖維,集成電路是一沓紙,芯片則是一本書。

相信看到這里大家可以恍然大悟了,這就是中國針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斷供芯片行為,所作出的反擊。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華為事件,其實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國內有太多的企業(yè)因為芯片的原因,發(fā)展的腳步被迫停滯下來,足見芯片對于一個高科技企業(yè)來說是多么地重要。

那么同樣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yè),諾爾康是否也因為芯片問題而備受困擾呢?

時間回到2006年,在房地產行業(yè)深耕十年的李方平與李楚父子悄然華麗轉身,建立諾爾康,與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和洛杉磯分校的曾凡鋼教授與付前杰教授合作,打造中國的人工耳蝸。

image.png

在剛開始階段,諾爾康有兩條路:一條是購買其他公司的芯片,搭建自己的人工耳蝸;另一條則是自主研發(fā)植入體芯片。前一條路會更快速但會被芯片公司“卡脖子”,也會導致產品無法做得很小,于是我們毅然選擇了難度最大但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芯片的道路。

image.png

芯片設計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而神經刺激器電路又要求電路面積更小、需要通道更多、刺激安全性更高、防靜電能力更強,于是諾爾康組建了一支國內醫(yī)療器械行業(yè)最強芯片研發(fā)團隊,除了曾凡鋼教授與付前杰教授外,還擁有陳洪斌博士(諾爾康美國研發(fā)中心負責人、浙江省千人計劃引進專家)、孫曉安博士(國家千人計劃引進專家、國家有源植入物技術委員會委員)、黃穗博士(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電子工程博士、諾爾康神經刺激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知名專家,花費三年時間,才最終研發(fā)成功。

image.png

產品有以下三大特點:

通道數達24個全球第一,支持雙通道刺激,國內品牌獨一無二;

突破神經遙測技術,準確偵測微伏級的神經信號;

超強安全性保障,抗8000伏靜電,三層電刺激保護。

今天,我們不僅有植入體芯片,還有了言語處理器芯片;不但支持人工耳蝸產品,還會支持我們的聽覺腦干刺激系統(tǒng)、人工視網膜和深腦刺激器等產品;未來,我們還會開發(fā)自己的DSP芯片和AI芯片,甚至利用研發(fā)團隊的優(yōu)勢,向其他國內企業(yè)銷售芯片。

諾爾康作為目前國內頂尖的三類植入式神經刺激產品研發(fā)生產企業(yè),是該領域的行業(yè)龍頭。已獲得專利證書177項,其中發(fā)明專利53項,實用新型專利83項,外觀設計專利41項,涉及芯片類發(fā)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正在申請審查中73項,其中發(fā)明專利56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涉及芯片類發(fā)明專利2項。

近年來,諾爾康更是屢獲殊榮:

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等領導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諾爾康人工耳蝸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5年諾爾康人工耳蝸植入體獲得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和國家知識產權局聯(lián)合頒發(fā)的中國外觀設計金獎。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近日,諾爾康再傳佳音:品牌獲得植入式醫(yī)療器械含金量最高的BSI機構發(fā)出的CE證書!這意味著諾爾康成為和華為、?低曇粯,能向歐盟出口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的公司,這是中國科技發(fā)展的縮影,更是對諾爾康企業(yè)的肯定與激勵!

image.png

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中,李克強總理指出: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

“揭榜掛帥”是用市場競爭來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的一種機制,也是一種高效破解難題的機制。它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巨大創(chuàng)新潛能有效釋放出來,持續(xù)提升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突破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全方位解決各行業(yè)的“卡脖子”問題,帶動整個國家創(chuàng)新生態(tài)鏈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今年4月,“揭榜掛帥”產研融合平臺上線啟動儀式中,諾爾康更是現場發(fā)榜,最終與浙江大學專家達成合作,成為浙江省第一批揭榜掛帥的企業(yè)。諾爾康將繼續(xù)以尖端產品凝聚發(fā)展為核心競爭力,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在神經電子醫(yī)療器械領域引領中國技術,閃耀世界!

image.png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