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美確定手術粘連形成機理及防治方法

據最新一期《科學·轉化醫(yī)學》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確定了手術粘連的形成機理以及可能的治療方法。

腹部手術后,將光滑的器官系在一起或固定在腹壁上,常常會發(fā)生被稱為粘連的異常纖維連接。粘連引發(fā)的癥狀包括慢性疼痛、女性不孕、腸梗阻,偶爾還會造成死亡。美國每年治療術后粘連的費用超過10億美元。

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研發(fā)了一個粘連小鼠模型,來確定負責粘連形成的細胞。研究表明,基于抗體的療法可以打破已經形成的粘連。研究人員發(fā)現,兩種抗體的組合——一種靶向形成粘連的細胞,另一種靜默“癌癥細胞用來逃避免疫系統(tǒng)”的“不吃我”信令,可顯著降低動物體內已形成粘連的嚴重程度。

研究人員使用小鼠模型來追蹤粘連的形成以及在間皮中產生的基因表達模式。結果發(fā)現,在小鼠體內,間皮細胞通過制造一種名為HIF1α的蛋白來應對缺氧,這反過來又促進了粘連形成所必需的其他蛋白的表達。當研究人員用一種抑制HIF1α活性的小分子治療小鼠時,所產生的粘連程度明顯下降。

研究還發(fā)現,用與間皮素(一種受損的間皮細胞特異性蛋白)結合的抗體治療動物,可顯著降低已形成粘連的嚴重程度。將抗間皮素抗體與抗CD47抗體相結合則具有更大的效果,這表明被稱為巨噬細胞的流動免疫細胞吞噬了病態(tài)或垂死的細胞,也可能在去除異常纖維組織中發(fā)揮了作用。

最后,研究人員分析了從人體移除的粘連樣本,發(fā)現人體組織表達了許多相同的基因,并使用了與在小鼠中發(fā)現的相似的生物途徑。研究人員認為,類似的抗體治療也可幫助預防或治療人類粘連的形成。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醫(yī)療科技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