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占率不升反降,微軟Bing遭AI拖累?
一頓操作猛如虎,回頭發(fā)現原地杵。
自打2022年底,這AI領域天天跟過年一樣。一會兒這個大廠要出新模型,一會兒那個大廠宣布開源,好不熱鬧。
手握OpenAI、Bing兩張王牌的微軟,更是這場狂歡的主角。最近,微軟甚至宣布Bing預覽版取消候選名單,面向所有人開放,并將在后續(xù)開放多模態(tài)、插件支持等功能。微軟對谷歌搜索引擎的霸主地位覬覦已久,眼看著谷歌這回動作慢了半拍,堪堪跟上第一梯隊的步伐,微軟這一系列動作背后的心思,昭然若揭。
可是,期望著Bing的市場占有率大幅上揚的微軟,這次卻失望了。
據市場調查機構Statcounter的最新報告,今年4月,在AI加持下的Bing,市場占有率卻不升反降。難不成AI非但沒幫到微軟,反而還拖累了他?
不升反降的市占率
據統(tǒng)計數據,4月份微軟Bing搜索的臺式電腦桌面搜索市場占有率為7.14%,還不如去年10月沒有AI加持下的9.92%的占有率巔峰。這讓微軟情何以堪,畢竟他們曾對外宣稱自從推出Bing預覽版以來,每天都有超過一個億的活躍用戶數……
相比之下,谷歌搜索擁有86.71%的桌面市占率,較去年10年提升了約3個百分點。而其他競爭對手,雅虎占比2.14%;Yandex占比1.88%;DuckDuckGo 占比0.67%。
如果把移動端算上,那微軟更慘了。全平臺(移動端、PC端)數據,2023 年 4 月全球搜索市場份額中:谷歌占比92.61%,Bing占比2.79%,Yandex占比1.65%,雅虎占比1.1%,DuckDuckGo占比0.52%,百度占比 0.44%?傮w看,Bing的市場份額依舊和外界預期不相匹配,跟微軟內部的預期數據也相差不少。
外界的高預期是可以理解的。在之前數字分析公司Similarweb的一份報告里說到,在添加 AI 功能后,Bing 的頁面訪問量增加了 15.8%,而占主導地位的搜索引擎谷歌則略微下降了近 1%。
并不全是AI的鍋
為什么Bing的市場占有率還下降了?
有人指出Bing的市占率下降,是因為Bing的對話模式使用量并沒有被這些市場調研機構統(tǒng)計到。
在調查機構Statcounter的官網里明確提到了如何進行搜索引擎份額的統(tǒng)計。他們會通過150萬個網站的訪問量和瀏覽量,來估算搜索引擎的份額。在海外,網絡上有大量的獨立站點,比如私人博客上安裝的插件就能夠標記訪問來源。
通常在搜索引擎里搜索出來結果,點擊結果的鏈接進入其他網站。這個鏈接帶有追蹤功能,可以被站點追蹤到從而識別出是哪個搜索引擎,然后進行數據統(tǒng)計。
而用戶在使用集成了GPT的Bing來搜索結果時,他們會留在Bing內部,不會再點開網站了。這部分用戶并沒有被追蹤到,也就沒有進入到Statcounter統(tǒng)計的數據里。
此外,有專家指出用戶的行為習慣是導致Bing市場份額下降的重要原因。谷歌一直以來都是搜索引擎市場的老大,用戶對谷歌的信任程度遠超其他搜索引擎,也習慣了這個操作。另外,谷歌在搜索市場上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而Bing需要面對巨頭的競爭。所以面對Bing的新改變,有些用戶表現出無動于衷也很好理解。
有人覺得用Bing是為了跟AI玩耍,純粹因為好奇。而一旦他們有真正的搜索需求,谷歌這種常規(guī)搜索仍然是第一選項。
相對的,對谷歌充滿信任的另一面就是對Bing不夠信任。有專家認為將類GPTAI作為高效的搜索引擎+生產力工具仍然是一件十分有門檻的事情,其次查詢速度不如傳統(tǒng)搜索引擎快,也可能因為AI邏輯混亂導致搜索結果出現偏差。
考慮到接入GPT4之后,微軟Bing一直在測試階段,沒有完全放開使用,并且可能存在時間滯后效應。隨著Bing后續(xù)徹底開放使用,市場預計5月份Bing的市場份額將有顯著變化。
競爭對手都在進步
對于微軟的虎視眈眈,谷歌心知肚明。雖然在大模型上稍遜一步,但谷歌仍在全力追趕。在前幾天剛剛開完的I/O大會上,谷歌宣布了全新的AI戰(zhàn)略,也將推出嵌入了大模型的全新搜索引擎,并向更多用戶開放 AI 聊天機器人。
一直在努力往上爬的百度,也開始在搜索上下功夫。近日,百度搜索開始小范圍公測生成式AI“對話”功能,將百度自己的大模型“文心一言”嵌入到了百度搜索中。
就在近日,谷歌旗下AI子公司DeepMind聯合創(chuàng)始人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向他的前雇主谷歌發(fā)出了警告:人們熟悉的互聯網將發(fā)生根本性變化,“老式”搜索將在10年內消亡。他表示,不管有沒有谷歌,搜索體驗都將演變?yōu)閷υ捠胶突邮。這對互聯網的未來以及依賴它獲取信息和謀生的每個人都有巨大的影響。
包括微軟在內的一眾搜索引擎巨頭,都在尋找AI場景下新的進化模式。這個轉折點已經到了,只不過大眾還需要多點耐心。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