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阿里、百度們的末端配送機器人能否解決豐巢“5毛錢”的問題?
豐巢能夠活多久?取決的可能不僅僅是它自己
配送平臺方運力緊張且成本上升,與C端對于配送體驗的高要求,兩者間的矛盾并非不可調和,即便不是通過快遞柜。
解決這個矛盾,無非就是兩個方面,第一讓快遞小哥不用上門,保持他們的配送效率;第二讓收件人不用自取,實現(xiàn)快遞到家。
怎么做?其實,包括順豐他們自己以及京東、蘇寧,甚至阿里、百度等等公司都已經開啟了這方面的嘗試,那就是“智能配送機器人”。
如果是由機器人給你把快遞送上門你愿意嗎?“可以啊,這我不會排斥,雖然肯定我的生活信息依然會泄露,但是這和現(xiàn)在用手機軟件是一樣的,都有信息泄露風險,但至少機器人的“安全性”要高很多。”小謝覺得如果末端配送由機器人完成,她完全能夠接受。
“配送機器人”的能力,其實在今年疫情期間就已經獲得了大量體現(xiàn)。特別在最嚴重的武漢地區(qū),一臺臺配送機器人穿梭在街道、醫(yī)院等公共場景,一度也引起了不小的熱議。
“如果把無人配送比作沙灘上的一塊寶石,這次疫情在帶來配送員隊伍潮落的同時,也讓這塊寶石凸顯出來”,蘇寧物流研究所副院長欒學鋒在接受采訪時說。
目前由機器取代人力來完成末端配送,在許多B端場景中已經并不少見,如醫(yī)院、酒店、寫字樓等。
一家在B端市場已經實現(xiàn)了配送場景落地的機器人公司YOGO ROBOT在接受“智能相對論”采訪時表示,“末端送件人手不夠、C端取件麻煩,以及疫情帶來的無接觸配送需求,客觀上提升了B端市場對于機器人末端配送必要性的認知,加速了B端對于配送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大家對于末端智能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就YOGO所深耕的樓宇配送場景來說,疫情發(fā)生以來,YOGO的無人配送訂單上漲了5-10倍,全國新投入使用的機器人已經超過百臺!
又例如白犀牛,來自于“百度幫”的一個無人配送領域初創(chuàng)團隊,僅從今年春節(jié)到3月份時間,就完成了300多單的無人配送。
雖然現(xiàn)階段配送機器人還沒真正走進大部分人的生活,不過末端配送說到底需要的是為市場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配送服務,機器人的介入或許在解決快遞小哥效率問題的同時也能解決包裹到家的需求。
以前說末端配送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看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他們需要解決的可能是“最后500米”。短期內,末端配送可能出現(xiàn)智能柜、配送機器人、快遞小哥并存的局面。豐巢可能不會“死“,但未來可能會進化成機器人的模樣。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shù)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