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智能家居未普及的眾多原因,價格竟不是主導?

2019-04-16 10:09
來源: 智電網

1950年,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在小說《我是機器人》中,提出了著名的“機器人三守則”:

機器人必須不危害人類,也不允許它眼看人將受傷害而袖手旁觀;

機器人必須絕對服從于人類,除非這種服從有害于人類;

機器人必須保護自身不受傷害,除非為了保護人類或者是人類命令它做出犧牲。

智能引發(fā)的狂潮,自開始便從未停止。人們熱衷于一切新鮮事物,卻在接觸的開始,懼怕改變,懼怕成長,懼怕打破已有的舒適圈,智能被絕大多數人邊緣化,甚至被排擠,被抗議。智能機器由人類創(chuàng)造,從一開始就像被賦予某種魔力,讓人欲罷不能的同時,也讓人害怕,擔心被自己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物種所取代,解放人類也解雇人類。

就在智能備受爭議之時,智能家居市場卻是另外一番場景,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智能市場處于對用戶的收割狀態(tài),實況可以用激烈形容,各品牌商均在努力的圈地,以求能在未來的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智能家居并未普及,或者說,距離智能家居的普及階段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人類除卻從心理上對其的抗拒,還有眾多的客觀原因阻擋智能家居普及,比如價格!

智能家居性價比僅是空談?消費者不想為概念買單

智能將家居價格抬高,品質生活成為智能家居的標簽,仿佛,只有智能,才有品質,才有高端生活!爸悄芗揖蝇F階段并不能完全談論性價比”,作為科技,亦是藝術,智能家居是對生活品質的一種追求。

以圖靈測試為量度,如果一臺機器可以誘導一個人相信它也是一個人,那么這臺機器就具有智能(intelligence),圖靈指出,大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計算機,無論如何設計其人工智能系統(tǒng),這臺計算機都可以做出類似人類的行為。將家居安裝上人類的大腦,賦予人類的行為,實現將人類從繁重的機械勞動中解脫出來,靈活變通的幫助人類解決問題,甚至可以了解人類,聆聽人類的心聲。雇傭機器與雇傭員工,在這兩者之間,性價比何從談起?

現實世界市場的殘酷并非想象中的概念就可以買單,智能家居最早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智能家居行于九十年代末期才開始,2000年進入智能家居概念年,一部分居民通過廣播電臺、電視、報紙雜志等媒體的廣泛宣傳,接受智能家居這一概念。隨后,21世紀的前十年,智能家居在商業(yè)領域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智能家居在商業(yè)領域是非常普及,據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在住宅、小商業(yè)辦公場所使用智能管理系統(tǒng)的需求達到50-60億人民幣,在2005年以后的三年內,每年以不低于30%的速度增長。進入2010年,“云”的概念被提出,民用智能家居也隨著云技術的發(fā)展開始更多地走進民用領域。

在我國有13億多人口,目前擁有1億多智能家居家庭客戶,這個群體相當于大半個歐洲,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時尚的市場。國內智能家具市場勢如破竹,如2013年4月,工信部出臺的《物聯網“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將智能家居列入9大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中,政府政策直接扶持智能家具市場發(fā)展。國外有關機構的數據顯示,全球家庭智能化市場連年增長,預計到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價值將達到530億美元以上。

但是,就目前中國智能家具市場現狀分析,智能家居并未普及,全國仍有近九成的人口未接觸智能家居,價格將絕大部分用戶擋在門外?v使市場可觀,現狀仍舊不可極速改變,智能化的普及,將仍舊是一段冗長的過程。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