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Mavic Air上手體驗:彌補了Spark和Mavic Pro不足
遙控手柄增加了可拆卸的搖桿設計,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搖桿被弄壞了,可以放在包包或者口袋里,攜帶確實方便了,不過如果遇到什么需要迅速起飛拍攝的題材,這似乎又成了浪費時間的事情,有可能錯過最佳拍攝時間?偟膩碚f多一個便利的設計沒什么不好。
總體的感覺非常便攜,出門可以直接裝進口袋里,收納起來很方便。雖然機身變小了,但是在拍攝、飛行等方面一點都沒落下,反而有了的提升,該有的都有了。4K視頻和慢動作視頻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用處不大,有時還會額外增加存儲空間,最多就是拍個照片或短片,發(fā)個微博朋友圈之類的,不會拿去干活的,都已經這個價格定位了,沒4K好像說不過去。
二、大疆御Mavic Air飛行體驗
1、APAS高級輔助飛行系統(tǒng):對于新手來說還是挺好的
作為大疆無人機系列第二款具備后視避障功能的小型機,前后雙目避障功能對于入門級無人機用處還是很大的,新手完全沒什么飛行經驗,有了這個避障功能可以用得更為安全。實際使用,在前進或者后退時遇到障礙物會避開一段相對安全的距離,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飛機在遇到前方有障礙物時,機身偏移得很明顯,讓無人機跟障礙物保持一段距離,而不像以前那樣只會停下來。
對于光線過弱或過強的場景,鏡面或純色障礙物場景下,自動避障功能還是會失效。另外左右兩邊沒有避障功能,所以側向移動的時候還是容易中招。如果能像精靈4 Pro那樣加上左右避障功能,會更好,畢竟新手更需要這些安全輔助。
2、懸停穩(wěn)定性:雖然還是較飄,但拍攝的畫面穩(wěn)定
機身輕了,自然要面對抗風的考驗,Mavic Air標稱抗風為5級,但畢竟重量較輕。在試飛地點,風還是蠻大的,依靠自身的飛行糾正系統(tǒng),大幅漂移的情況并沒有出現(xiàn),懸停時候的漂移比Pro版明顯很多,不過比起尺寸相當?shù)腟park要好不少,再一次體現(xiàn)一分錢一分貨的意義。比較好的一點是,就算無人機在空中飄來飄去,拍攝的畫面沒有明顯的抖動,畫面偏移也不算多,對拍攝效果的影響沒有飛行姿態(tài)的漂移這么明顯。算是很穩(wěn)定的?赡艿靡嬗谄洹0.005°的云臺控制精度,比Mavic Pro的±0.02°還要高。
大疆Mavic Air實拍樣張
拍照方面,色彩還算不錯,沒有出現(xiàn)偏色問題,可拍攝HDR照片,4K 30幀100mbps視頻的畫質還算可以,中規(guī)中矩吧,平時出去玩的話足以應付得來的。
3、全新手勢控制功能慧拍:比Spark簡單多了,但是還是有Bug
Spark剛發(fā)布的時候,手勢操作凸顯了人工智能的力量,不過很快,很多人覺得Spark的手勢控制不太好用,也經常識別不了。Mavic Air上的手勢改進了很多。也不需要在手掌上起飛了。放在地上就能識別,操作變得簡單得多,只需要對著飛機,檢測到人和手掌,就可以控制起飛降落,前后左右的操控,最近距離約2米,最遠可達6米。原來的手勢操作也改成了識別率更高的雙手操作。相比之下Spark的設定確實很反人類。不過畢竟是新品,識別方面還是有不少bug的,手勢控制精確度有待加強,本來想試一下雙手操控,結果識別了旁邊的人的臉去了,可能別人太帥的原因吧(笑)。當然這些都是固件上的問題,相信很快可以修復。
4、新增加兩個一鍵短片功能:朋友圈裝X利器
選擇智能功能,點擊一鍵短片功能,框選拍攝目標后即可選擇小行星模式、彗星模式。飛行器會自動執(zhí)行飛行動作并同時錄像,飛行完成后會自動返回到初始位置。在回放相冊可查看自動剪輯好的 10 秒短片,也支持視頻二次編輯,也可從 TF卡中導出原視頻。這個小行星的功能,在朋友圈一發(fā),說不定會種草一波人。
另外,拍攝球形全景所需要的圖像更少(相比于 Mavic Pro 34 張,Spark 46 張),按下拍攝后大約 1 分鐘,只需要 25 張就可以合成分辨率高達 32MP的全景照片。不過Mavic Air的實際飛行時間只有十幾分鐘。1分鐘對于它來說消耗不少電量,滿電狀態(tài)下只能拍10來張。所以只能偶爾玩玩,如果想要連續(xù)記錄多個地方的全景照片,那么只好多帶幾塊電池了。
5、操控性:極限飛行速度比Mavic Pro快
Mavic Air的P模式下速度沒Pro快,但是在Sport模式最高飛行速度可達68.5km/h,甚至比Mavic Pro快。這與機身的空氣動力學外觀設計有很大的關系,加上體積跟重量減少了,使得Mavic Air在Sport模式能飛得更快,P模式主要是考慮到拍攝方面,需要更穩(wěn)定,速度才會沒那么快的。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shù)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