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阻礙車聯網爆發(fā)的4個關鍵點

4.行業(yè)外部環(huán)境的復雜性

從外部因素來看,美國學者Johnson·G與Scholes·K提出了 PEST 模型,用來進行行業(yè)大環(huán)境分析,可以分為四大因素:政治因素(Political)、經濟因素(Economic)、社會因素(Social)、技術因素(Technological),以此來判斷一個行業(yè)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

*從政治因素來看,主要是要考慮政策對行業(yè)的管理力度,經濟發(fā)展本身就是市場調節(jié)與宏觀調控相結合,而對于新經濟的發(fā)展更多的是鼓勵、包容、支持和引導,但在一些關鍵而又敏感的話題上,政策方面也會及時給予強有力的規(guī)范和引導。

對于車聯網而言,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數據和信息這一敏感話題。

數年前的棱鏡事件鬧的全世界人人自危,去年“臉書”兩次信息泄露事件讓扎克伯格也被沖到全世界輿論的風口浪尖上,近5000萬用戶的賬戶可能遭遇入侵、甚至盜用,這也讓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問題再一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關于科技公司手中用戶信息的安全性成為所有人關注的問題。因此,車聯網在發(fā)展過程中,政府方面對信息安全性的考察一定無比嚴苛。

*從技術的演進來看,就目前來看,車聯網的發(fā)展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這一點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一些。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問題讓以技術見長的BAT都還頭疼不已。

例如交互方式上,采取什么樣的交互方式?語音還是觸屏,亦或者二者結合?從屏幕設計來看,車載系統(tǒng)不是日;匚⑿牛查g的分神就可能造成交通事故,這需要產品經理好好考慮產品的設計問題。一旦出現問題對于企業(yè)品牌形象的打擊會是致命的。而語音方面,則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例如方言識別等。

*從經濟因素來看,如今汽車銷量下降的經濟問題也將成為未來車聯網汽車銷量的阻礙因子。

例如樓市價格快速上漲,人們在這一塊的投入增多,“擠出效應”下對整個汽車銷量帶來負面影響。雖說買房和買車在功能上不屬于替代品,但在消費者支出分配上絕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除此之外,國內宏觀經濟發(fā)展態(tài)勢等因素也會影響汽車的銷量。

*從社會因素來看,車聯網的藍圖是為了實現車和車、車和人、車和道路等與汽車有【觸點】事物的關聯互動和信息交流。還有就是經常提到的隱私問題,社會大眾對個人信息問題的態(tài)度,這些社會問題將是車聯網從業(yè)者未來必須考慮的問題。

由此可見,透過 PEST 模型分析不難看出,雖說目前車聯網的研究已經歸于復蘇期,但行業(yè)未來爆發(fā)的時間點還不可期,現在一切關于車聯網帶動汽車銷量增長的猜測更像是望梅止渴。

未來已至,但尚未普及,那如何才能加速車聯網的發(fā)展和普及呢?

回歸汽車IoT常識和底層邏輯:基因互補才是車聯網發(fā)展的完全體?

車聯網本身屬于產業(yè)互聯網范疇,前面我們提到的問題其實都源自于最本質的內容,因而要詳詢的解決方案,還需要回歸汽車IoT的本質才行。

回顧過去汽車廠商的成長之路,有這樣兩條明顯的主線:一是工業(yè)社會的規(guī)模效應推動汽車廠商的崛起;二是互聯網的網絡效應時代,規(guī)模不經濟推翻了汽車廠商們依賴許久的成功經驗。

如今,產業(yè)互聯網時代到來。產業(yè)互聯網其實是將大量的設備、數據和系統(tǒng)連接起來,這些設備、數據和系統(tǒng)通過互聯網聯系在一起,但它實際上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是一個產業(yè)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問題,具體到車聯網而言同樣也是如此。

從底層邏輯來看。車聯網可細分為云、管、端三部分。車為端,5G為管;云就是云服務、云儲存、云計算,用來解決車與車,車與人,車與物的聯系。

云的問題誰來解決?這需要科技公司的阿里云、京東云、騰訊云們下功夫;5G網絡需要各大電信運營商的扶持;而“端”自不用說,各大汽車廠商。只有多方協作,車聯網的產業(yè)價值鏈才能實現升級的【鏈式效應】。

單一企業(yè)并不具備產業(yè)的積累和底蘊,即使是消費互聯網時代呼風喚雨的BAT同樣也是如此,畢竟2B類產品不同于2C,要求的不僅僅是“做到”,而且還要“做好”。這可能需要相關企業(yè)不僅具備汽車制造基因,還要具備技術基因、運營基因等多元化基因。

凡事皆有主次,那么云、管、端三大要素中誰為主導呢?這一點其實毋庸置疑,一定是【端】。

物質決定意識,任何時候軟件的存在并不是憑空發(fā)展起來的,它們的存在和運行必須在各種硬件設施的基礎上,一定是先有電腦和智能手機,才會有現在豐富的客戶端和APP。軟件的發(fā)展,離不開硬件的支持。車聯網同樣也是如此,網絡傳輸也好,云服務也好,都依靠于【端】的力量,車載系統(tǒng)必須與汽車配套,是汽車整體的一部分,這是不容改變的前提條件。

因此,在這種條件下,筆者團隊認為合資車企這一車聯網時代衍生出的新物種更符合行業(yè)發(fā)展的特征。

以上汽通用汽車為例,其發(fā)布的“2025車聯網戰(zhàn)略”寫道:到2020年,上汽通用汽車旗下車系將實現100%云互聯;2025年之前,上汽通用汽車旗下的車將能夠應用5G網絡技術、車主將擁有超級個人助理、一體化座艙系統(tǒng)以及基于增強現實的抬頭顯示系統(tǒng)應用。

敢定出這一目標本身是需要一定底氣的,而上汽通用的底氣源自于合資車企能夠不斷實現“基因互補”的優(yōu)勢。

作為上汽“拳頭品牌”的別克汽車推出的Super ID功能,已經可以支持高德導航、網易云音樂和考拉FM車機賬戶聯合登陸,并且能將這些應用的移動端數據和車機端打通,做到跨平臺的用戶數據共享。能夠實現這些功能,依靠自身的汽車制造基因是做不到的,合資車企的價值凸顯的淋漓盡致。

消費互聯網時代,企業(yè)以單點為突破口展開,然后再逐漸摸索相適應的商業(yè)模式的套路已經過時,企業(yè)級市場更強調“基因的組合效應”。有道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未來可能還未衍生出更多好的解決辦法,但就目前而言合資車企無疑是最合適的存在。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