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跨界造車,OPPO對比 小米、華為有優(yōu)勢嗎?
“代工皇帝”,麥克納引領 ODM 模式
供應鏈成熟,整合能力優(yōu)秀,看起來 OPPO、小米造車似乎輕而易舉。事實上并沒那么簡單,智能手機屬于快消品,三兩年更換一部,遇到小問題也不會危及人身安全。可汽車不一樣,經常需要在路上高速行駛,稍有不慎就會引發(fā)交通事故。因此,造車遠比造手機難,單純整合供應鏈遠遠不夠。
造車,從零開始肯定不行,最好找一個代工廠。蔚來選擇了江淮,理想選擇了力帆,小鵬選擇了海馬,通過與這些名聲不顯的三線汽車品牌合作,短時間內量產新能源汽車。同樣是零起步造車,百度選擇吉利,阿里選擇上汽,雖然合作方式不同,但是可以看出都在找成熟汽車廠商合作。
OPPO 造車,理論上完全沒有問題,國內江淮、力帆這一層級的汽車廠商比比皆是,OPPO 可以隨便選擇一家合作。更進一步,OPPO 還可以選擇跟頂尖代工廠合作,比如麥格納。
聽到代工廠,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富士康,生產線工人,組裝手機。其實,代工廠分為 OEM 模式與 ODM 模式。OEM 模式下,甲公司負責設計,乙代工廠負責生產,最后貼甲公司品牌。而 ODM 模式屬于,乙代工廠負責設計,乙代工廠負責生產,最后貼甲公司品牌。
在手機行業(yè), ODM 模式龍頭是聞泰科技,小米、OPPO、華為許多入門級手機,其主要設計都是有聞泰設計,然后聞泰代工,最后貼上不同品牌的商標。而在汽車領域,麥格納是毫無疑問的王者。
麥格納在整車制造方面實力雄厚,號稱除了輪胎需要購買,其他汽車零部件都能生產。在其產品線,包括汽車座椅系統(tǒng)、外飾系統(tǒng)、閉鎖系統(tǒng)、鏡像系統(tǒng)、車頂系統(tǒng)、車身與底盤系統(tǒng)、動力總成等等。
在汽車制造領域,麥格納可以說比江淮、海馬、力帆實力更加雄厚,業(yè)內人士甚至稱麥格納是“全世界最大的沒有自己品牌的汽車制造商”。
作為世界五百強企業(yè),麥格納實力異常強大,可以稱之為代工皇帝。不過,就 OPPO、小米這幾位跨界造車選手來說,與麥格納的合作并不便宜。據 Automotive News 報道,2019年麥格納約代工了 16 萬輛汽車,收入達到 67 億美元,單車收入約為 4.2 萬美元。
麥格納代工太貴,合作辦新公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上海車展名動一時的極狐阿爾法 S ,就是北汽與麥格納合資公司生產。因此,小黑覺得 OPPO 造車最簡單的模式,就是與麥格納合作,只要搞定車載系統(tǒng)與智能化設備,其他零部件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造車,其實就這么簡單
代工廠負責設計、制造,品牌只需要把控好品質與品牌形象,有了 ODM 代工模式的加持,造車好像就這么簡單。
在十幾年前,經常有媒體發(fā)文,吐槽國產汽車不給力,研發(fā)與生產遠遠不如國外品牌。短短十幾年過去,國內汽車產業(yè)鏈蓬勃發(fā)展,OEM、ODM 代工模式大行其道。就連專注于手機代工的富士康,也進入ODM 代工領域。去年十月,富士康發(fā)布了名為“MIH EV開放平臺”的電動汽車底盤和軟件平臺。
所謂平臺,是汽車模塊化生產的概念之一,同一平臺采用同一個開發(fā)體系、管理體系、生產工藝、核心部件、質量標準。代工廠發(fā)布平臺,可以為不同貼牌廠家代工,從而降低成本。與此同時,主流汽車廠家也在共享平臺,比如比亞迪汽車,就發(fā)布 e 平臺3.0,支持 1000 公里續(xù)航與 800V 閃充。
比亞迪 e 平臺3.0 對外開放,也就是所有企業(yè)都可以與比亞迪合作,利用該平臺合作研發(fā)汽車。簡單來說,OPPO 若是想與比亞迪合作造車, e 平臺3.0 有現(xiàn)成的集成化零部件與車身結構、電子電氣架構與車用操作系統(tǒng) BYD OS。OPPO 只要將車用操作系統(tǒng)換成自家的 Color OS,就可以貼牌造車自家的新能源汽車。
麥格納、富士康、比亞迪,以及與百度合作的吉利,都對外共享汽車平臺,跨界造車企業(yè)可以隨意挑選,短時間內造車自家新能源汽車。毫不夸張地說,新能源汽車生產模式與智能手機高度相似,產業(yè)鏈成熟、代工模式成熟,未來比拼的或許是硬件參數、系統(tǒng)體驗以及自動駕駛水準。一個嶄新的汽車時代已然來臨,而我們都是親歷者!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