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電子皮膚:人形機器人的“交互之窗”(附概念股)

2025-02-06 10:45
證券之星
關注

近期,各大巨頭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紛紛布局,讓整個板塊進入了投資者的視野。事實上,人形機器人結構復雜,細分板塊眾多,今日要介紹的細分領域,就是人形機器人與外界的“交互之窗”——電子皮膚。

電子皮膚,是一種可以讓機器人產生觸覺的系統(tǒng),其結構簡單,可被加工成各種形狀,能像衣服一樣附著在設備表面,能夠讓機器人感知到物體的地點和方位以及硬度等信息。而且相較于人類的觸覺,人形機器人的電子皮膚感知能力更為敏銳,例如閉上眼,在手上放一根羽毛,這重量可能會令人難以感知,但披上電子皮膚的機器人卻能精準發(fā)現(xiàn)。

相較于冰冷的及其金屬,電子皮膚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乙烯醇(PVA)等,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彈性,能夠適應機器人的各種動作和形變。同時,電子皮膚不僅能夠感知壓力,還可以檢測溫度、濕度等多種物理量。例如,一些電子皮膚可以集成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使機器人能夠感知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變化。這種多類型感知功能使得機器人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周圍環(huán)境,從而做出更合理的決策。

此外,電子皮膚的應用領域還不僅局限于人形機器人領域,電子皮膚在醫(yī)療領域的應用也具有巨大的潛力。它可以用于智能假肢,使假肢能夠感知外界的壓力和溫度,從而提供更自然的觸覺反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電子皮膚還可以用于健康監(jiān)測設備,實時監(jiān)測人體的生理信號,如心率、脈搏、血壓、血糖等,為醫(yī)療保健提供便捷、實時的監(jiān)測手段。

西南證券研報指出,電子皮膚具備物理柔性和仿生特性。人形機器人手部一般應用觸覺傳感器,未來機器人要和人實現(xiàn)接觸和互動,除了手部,在肩膀、手肘、前后背部也可能覆蓋電子皮膚,測算100萬人形機器人對應的電子皮膚市場空間約為100億元。

而據共研產業(yè)研究院數據未來,電子皮膚的應用范圍將從手部擴展到四肢,進而覆蓋全身,實現(xiàn)通用型智能機器人的目標。預計到2030年,人形機器人電子皮膚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90.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4.3%

綜合來看,電子皮膚作為一種新興的柔性電子器件,具備高靈敏度、柔韌性、多類型感知功能和自修復能力等優(yōu)點,使其在人形機器人、醫(yī)療健康和太空探索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然而,電子皮膚的發(fā)展仍面臨技術與材料限制、集成度與制造難題、性能穩(wěn)定性問題和商業(yè)化應用難題等挑戰(zhàn)。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電子皮膚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xiàn)大規(guī)模應用,為人形機器人的發(fā)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推動機器人技術的革新。

下面筆者為大家整理了部分電子皮膚概念股,謹供投資者參考。

- End -

       原文標題 : 電子皮膚:人形機器人的“交互之窗”(附概念股)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