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引爆“PEEK材料”!概念股梳理(名單)
近日,PEEK(聚醚醚酮)材料概念股近日成為市場新寵兒,中研股份、新瀚新材、會通股份等多只個股漲停或漲幅明顯。那么PEEK材料究竟是什么?應用幾何?
01. 什么是PEEK?
聚醚醚酮(PEEK), 一種特種高分子材料。
PEEK具有耐熱性、耐磨性、耐疲勞性、耐輻照性、耐剝離性、抗蠕變性、柔韌性、尺寸穩(wěn)定性、耐沖擊性、耐化學藥品性、無毒、阻燃等優(yōu)異的綜合性能,其性能顯著優(yōu)于其他工程塑料或金屬材料。
與工程塑料相比,PEEK材料兼具剛性和韌性;與金屬材料相比,PEEK材料比強度大的同時,自身重量較輕,適合用于醫(yī)療、汽車和機器人等對輕量化要求較高的領域。
事實上,早在1978年,英國帝國化學公司(ICI)首創(chuàng)PEEK材料,在此后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戰(zhàn)略物資,民用領域鮮有涉及。直到1993年,ICI旗下的PEEK業(yè)務被威格斯(Victrex)收購并進入獨立化運營階段,PEEK材料才迎來快速發(fā)展階段。
在工程塑料誕生早期階段,歐美等國家投入大量精力研發(fā)了數(shù)十種高性能聚合物,最終不到10種產品進入規(guī)模化運用階段。
近期PEEK材料概念受到市場關注,主要原因是人形機器人概念的持續(xù)爆發(fā)帶動了對PEEK材料的需求預期。
隨著人形機器人的發(fā)展,對材料的輕量化和高性能要求極高。PEEK輕量化材料的應用能夠有效減輕機器人的重量,同時保證其結構強度和運動性能,使其在人形機器人的關節(jié)、骨架等部位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如特斯拉的 optimus-gen2 人形機器人就被猜測大量使用了PEEK 材料,這一應用潛力引發(fā)了市場對 PEEK 材料需求的樂觀預期,進而推動相關概念股走強。
國金證券研報測算,生產1000萬臺人形機器人將產生350億元PEEK需求,到2027年國內PEEK材料需求將達到167億元以上。
光大證券認為,與通用金屬對比,PEEK材料在滿足所需強度的同時,可明顯降低材料的自重,實現(xiàn)輕量化。從具體數(shù)據(jù)來看,PEEK材料的拉伸強度比鋁合金高3倍,比鋼鐵高2倍。剛性方面,PEEK材料的彎曲彈性模量是鋁合金的4倍,鋼鐵的1.5倍;而保持高剛性的溫度高達315℃。
根據(jù)沙利文咨詢的相關預測,在假設我國PEEK材料主要終端應用產品維持不變的情況下,2022年至2027年,我國PEEK材料市場需求量將由2334噸提升至5079噸,對應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6.8%;市場規(guī)模將由14.96億元提升至28.38億元,對應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3.7%。
02. PEEK概念股梳理:
PEEK產業(yè)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氟酮(DFBP)、對苯二酚、二苯砜和磷酸鈉等細分領域,其中氟酮是合成PEEK最關鍵的原材料;中游涵蓋PEEK類產品智造領域。隨著PEEK材料在下游終端應用設備得到進一步確認,不少A股上市公司也對外披露了自身在PEEK材料領域的業(yè)務布局情況。
中研股份是國產PEEK材料的龍頭企業(yè),在PEEK領域,已具備較強的規(guī)模優(yōu)勢,2021年全球PEEK銷量第四,國內市占率第一,率先實現(xiàn)對威格斯等國際PEEK龍頭的替代。同時,中研股份已與國內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合作,共同開發(fā)800V電機的新能源汽車漆包線,并與線纜廠商持續(xù)進行材料測試。
富恒新材在此前公開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透露,公司較早就開展了PEEK材料的技術研究,在此領域積累較多技術成果,但目前公司PEEK類產品的銷售不多,主要集中于閥門、管道等領域。公司非常關注人形機器人這一熱門領域,已就此領域重點開展定向研發(fā)和業(yè)務拓展工作。
沃特股份是國內少數(shù)具備PEEK材料自主研發(fā)和生產能力的企業(yè)之一。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科賽已具備百噸級聚芳醚酮(PAEK)型材生產及加工能力,供應給精密電子、電子信息、工業(yè)機械等領域客戶。伴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半導體、AI算力、機器人等行業(yè)發(fā)展,公司逐步進入產能釋放期。
肯特股份透露,公司具有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cf/peek)相關的技術儲備。材料改性是指在工程塑料原料的基礎上,加入增強或功能材料,如玻璃纖維、碳纖維、納米粒子等,可以獲得高性能、高強度、輕量化、高可靠度的復合工程塑料。
光啟技術具有電磁屏蔽材料和PEEK材料的技術儲備和產品應用能力。
原文標題 : 人形機器人引爆“PEEK材料”!概念股梳理(名單)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0 月之暗面,絕地反擊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shù)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