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AI主播、AI記者、AI編輯,傳媒AI化加速

2020-06-28 15:11
劉曠
關注

AI主播、AI記者、AI編輯,傳媒AI化加速

配圖來自Canva

AI讓人丟飯碗,這句話在各行各業(yè)一點點被實踐。

The Verge 消息:微軟從Microsoft News、MSN等媒體中裁撤了數十名新聞媒體工作者和編輯人員,其中涉及英國 27 名員工和美國 50 名員工,并用 AI 將其替換。

在過去,微軟曾雇傭諸多編輯人員和記者用于維持Microsoft News正常運營,用人高峰期微軟在全球 50 個地區(qū)擁有 800 多名編輯人員。但隨著AI的深入,Microsoft News方面逐漸轉向 AI,其鼓勵出版商和新聞工作者使用AI輔助工作,或用AI替代人工進行內容的處理、過濾、發(fā)表。

微軟作為全球名企,每個改變都會引起其他企業(yè)效仿和學習,這一次AI替代編輯人員的改變也將影響傳媒行業(yè)的發(fā)展。國外傳媒AI之路是如此,國內傳媒AI化之路也在逐漸升溫。

傳媒行業(yè)正在AI化

目前為止,AI對于各行各業(yè)起到的作用都是正面性的,傳媒行業(yè)也不例外。

在內容生產上,AI可以在短時間內,搜集大量相關的信息并進行整合,編輯出簡單的新聞文字,解決人工難以快速整理信息、迅速出稿的問題,強化了新聞時效性。而且,除了幕后編輯快訊之外,幕前AI虛擬主播,不含感情、機械化的工作態(tài)度,大大降低了新聞播報的出錯率。

其實,市面上已經存在寫作機器人和AI虛擬主播,它們好評如潮。例如:新華社推出寫作機器人“快筆小新”、封面新聞與阿里云合作的寫稿機器人“小封”、錢江晚報與微軟共同打造的機器人記者“小冰”等。

在內容分發(fā)上,AI助力下個性精準化的內容推送已成為市場主流。用戶與媒體內容機構之間,一方想獲取所需內容,另一方想提高內容曝光量,這就需要媒體平臺借助AI、大數據技術,將內容生產方信息傳播至需求者面前,精準匹配雙方需求。

早前,今日頭條憑借內容推薦算法、個性化信息流分發(fā),節(jié)省了人工分發(fā)時間提高了效率,從而打破移動資訊市場格局,這便是AI助力內容分發(fā)個性精準化的有效證明。

在內容管理上,低俗、暴力、恐怖等圖文信息的篩選和屏蔽是一大耗時耗力的工程,有了AI協(xié)助,內容審核、管理工作變得輕松,大大提高媒體運作效率,也強化和完善了內容管理系統(tǒng)。

總之,新聞注重真實性、時效性、創(chuàng)意性,而AI恰好可以利用海量媒體數據優(yōu)勢,對當下時事進行分析、反饋,為媒體機構提供選題和決策的依據,使其更好的傳播輿論焦點,生產人們關心的社會問題,也就是說傳媒行業(yè)下一發(fā)展進程便是AI化。

主流媒體的“培養(yǎng)基”

早期,AI潛入傳媒行業(yè)并非一帆風順,是主流媒體持著歡迎的態(tài)度,讓其融合力度加深,且規(guī)模還在不斷擴大。

早前,央視網發(fā)布三大AI傳媒產品,掀起了傳媒AI化輿論潮。這三大產品包括,國內首個AI時政創(chuàng)新產品“I學習”;覆蓋全球的智能傳播效果評估系統(tǒng)“智曉”;國內主流媒體首個商用級別AI內容風控平臺融媒智控云矩陣。

據央視網透露,“I學習”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打造的產品,應用于時政報道;“智曉”則可分析事件熱度和發(fā)展趨勢,幫助編輯快速選題;“融媒智控云矩陣”具備自主研發(fā)完備知識圖譜和主流算法模塊,有強大的風控能力。

央視網推出的三大產品貫穿了傳媒行業(yè)各個流程,幫助AI撕開了傳媒行業(yè)的口子。而后續(xù),其他主流媒體幕前出現各類AI主播,則擴大著AI在傳媒行業(yè)的應用范圍。

這幾年,虛擬主播接二連三進入人們視野。新華社的AI合成主播“新小微”,人民網“小晴”、澎湃新聞“小菲”、齊魯壹點“小壹”、每日經濟新聞“小每”、廣視新聞“小逸”,以及中國經濟網、新疆日報等媒體的AI主播紛紛“上崗”,給傳統(tǒng)播報增加了亮點。

方今,無論是臺前還是幕后,AI在傳媒行業(yè)各個環(huán)節(jié)如魚得水。

一方面,AI、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qū)塊鏈等新興科技產業(yè)的發(fā)展,不斷催促傳媒行業(yè)進行數字化變革,主流媒體需要向著智慧媒體的方向前進。另一方面,近年來,關于媒體智能化的議題、政策、話題越來越多,利好政策支持下,大部分主流媒體意識到擁抱AI才能更好發(fā)展,爭先引進人工智能技術,推出人工智能產品。

如果說,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帶動了媒體行業(yè)飛速發(fā)展,那么主流媒體的迎合則加快了智慧媒體的到來。而需要注意的還有,智能技術與主流媒體機構接軌,全靠科技企業(yè)的搭橋。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