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年底催婚的不止爸媽 還有AI“紅娘”

轉眼又到了年底,傳統(tǒng)春節(jié)即將到來。對于廣大的中國單身年輕人而言,每一年的春節(jié)都有可能遭遇一件“煩心事”,或是爸媽、三大姑八大姨的催婚,或是安排好的相親。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對催婚、相親那么排斥,也有人甘之如飴。但是總的來說,催婚和相親仍然讓不少“單身狗”望而卻步。

現在,人工智能也加入了“紅娘”的隊伍中,開始幫人們進行婚戀配對。據悉,日本的研究專家正在大力研發(fā)人工智能配對功能,試圖以人工智能在數據收集、比對、分析等方面的巨大優(yōu)勢,來為單身群體提供配對服務。日本秋天縣政府對此十分期待,因為該縣的結婚率全國倒數,可謂是為了婚戀大事操碎了心。

AI“紅娘” 讓婚戀匹配更精準

對于當下的年輕人而言,結婚乃至生育都是不小的負擔,特別是對于一般收入條件的家庭而言。由于人口老齡化趨勢愈發(fā)嚴峻、收入差距持續(xù)擴張等因素,年輕人的經濟、精神壓力不斷加大。在中國,很多年輕人還得負擔買房、買車以及高額的婚姻支出,才能順利完成結婚流程。在結婚后,新婚夫妻又要開始面對生育、養(yǎng)育的巨大支出。

與此同時,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選擇晚婚晚育或不婚不育的人群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國家的結婚率、生育率都持續(xù)下降,讓父母和長輩們不得不更多地牽掛兒女的終身大事,一出出催婚、相親大戲也就自然而言上演了。

不管是自由戀愛還是相親,現在人們對于婚戀對象的條件越發(fā)看重,有些類似古時候的“門當戶對”。當然,看重物質條件和社會地位是一方面,性格是否合適、工作地點、相貌、學歷、生育理念等諸多因素也都被考慮在內。在婚戀信息不斷多樣化、個人交際圈有限以及互聯網“相親”盛行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入局就成為了必然。

近些年來,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持續(xù)發(fā)展,并在商業(yè)化落地上取得了較大進展,生物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等一批重點技術得到了市場的歡迎,產業(yè)化快速推進。而婚戀匹配,一方面需要對雙方的詳細信息進行收集、比對,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語音識別等技術進行前期溝通,使得人工智能大有所為。

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雙方以及多方的信息能夠實現很好的交互。在正式相親之間,雙方對于對方的具體信息就能夠進行詳細、精準的了解,而且人工智能也可以提供匹配數值和相關建議。另外,一些不便的問題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來獲取或解答,避免當面問及時出現尷尬的情況。

婚戀新時代 “智能”全面入局

通過親人的介紹以及AI的幫助,年輕人的“相親之旅”或許可以走得更加順暢、容易一點,符合各自心意的機會也能大大增加。當然,再精準的匹配,也難說兩個人就百分之百合適,關鍵還看兩個人的直接感覺對不對“胃口”,后期相處是否融洽,以及對雙方行為處事進一步的互相了解。

實際上,除了人工智能之外,越來越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逐步出現在婚戀領域當中。例如求婚時的無人機“空運”鉆戒、無人機航拍婚禮;基于大數據的婚戀網站;VR/AR婚禮體驗等。當科技融入婚戀,無疑為眾多的年輕人帶來了新的體驗。

雖然科技能夠增光添彩、提供助力,但是說到底,婚戀關系還是依靠戀愛或者婚姻雙方來經營、維護。只有各自遇到了對的人,科技的幫助、“智能”的入局才顯得更具意義和價值。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