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被機器人取代,還是另一個人類?
8月11日消息 隨著機器人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機器人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發(fā)展。隨之而來的便是越來越多從事簡單勞動的人們不得不面臨著失業(yè)問題,那么不妨思考一下:如果你要失去工作,你更愿意被機器人還是另一個人類所取代呢?
根據德國慕尼黑工業(yè)大學(TUM)的研究,在已經失去工作的前提下,人們更傾向于接手自己工作的是機器而非人類。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同事要失去工作,人們則更希望由另一位人類接手他的工作。
研究團隊要求300位志愿者想像自己現有同事一但離職,自己會更傾向接任者是機器人還是另一位人類。結果有約62%的人表示他們更傾向見到人類,但當替代的是自己工作時,更多人則希望被機器人替代,而非人類。而后當研究團隊要求251人想像員工被人/機器人取代時,哪種形式會更容易造成自己情緒波動。當主題是機器人取代同事工作時,受訪者所要表達負面情緒遠比想像自己工作被機器人取代時要更加強烈。
至于被機器人取代的現實問題,團隊也邀請了296名制造業(yè)工人進行了調查。其中近三分之一都同意并十分清楚自己目前的工作可能在未來被技術所取代,而比起被他人所取代,這些工人同樣更不介意由機器人接手。
研究人員認為這其中的差異,很可能是來自于對自我認同威脅程度的不同。
曾對機器取代人力做出細致研究的英國牛津大學Carl Frey指出,即使害怕被機器取代,比起非自動化工廠,工人們仍舊更喜歡自動化工廠,因為他們不需要做太多繁重的工作。Frey表示,未來機器人未必能夠全方面取代人力。盡管像倉儲,收銀員,接待員,卡車司機這類型低技術,低收入的工作確實可能完全被自動化所取代,但這種取代關系更多的是為了適應技術進步。
比如ATM機,ATM的出現雖然取代了銀行出納員更多的現金交易,它也并未完全取代出納員。出納員的角色在ATM出現后更像是一位維系關系的經理。
因此,即使某一項工作消失了,人們的危機意識也不會變的更為強烈,因為對人們來說,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被取代了。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