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技術鑄就高壁壘 泰和新材擴產芳綸鞏固龍頭地位

11 月 2 日晚間,泰和新材披露重組非公開發(fā)行股票募資發(fā)行結果。此次公司共計發(fā)行 A 股股票 3434.06 萬股,發(fā)行價格為 14.56 元 / 股,發(fā)行后總股本 6.84 億股,募集資金總額近 5 億元,扣除發(fā)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為 4.94 億元。

此次非公開發(fā)行主要作為泰和新材資產重組的資本補充。據了解,去年 12 月 8 日泰和新材披露重組方案,公司將向國豐投資控股、裕泰投資發(fā)行股份吸收合并泰和集團,及向國盛控股、裕泰投資等 12 名自然人發(fā)行股份購買民士達 65.02% 股份并募集配套資金。

新材料情報NMT | 泰和新材:芳綸龍頭蓄勢待發(fā) 5億元重組配套募資落地

實施重大重組 拓展下游產業(yè)鏈

本次交易完成后,泰和新材將對集團資產進行整合,減少層級,提升企業(yè)決策效率、優(yōu)化公司治理結構;通過收購民士達股權,其業(yè)務將向下游芳綸紙及其衍生產品延伸,高性能芳綸纖維產業(yè)鏈更加完善。

收購后完成后,泰和新材將持有民士達96.86%股份。民士達主要產品為間位芳綸紙和對位芳綸紙及其衍生產品,擁有芳綸紙產能2200噸/年,目前年產量大約500噸。其中間位芳綸紙可用于飛機、艦船、高鐵等蜂窩芯材結構件,對位芳綸紙可用于航空航天蜂窩芯材。下游客戶包括航空工業(yè)等軍工用戶,而隨著相關型號裝備量產,泰和新材有望充分受益。業(yè)績承諾方面,民士達于2020-2022年收入不低于1.51億元、1.65億元和1.72億元。若重組未能于2020年完成,則承諾延后至2023年,收入不低于1.74億元。

技術鑄就高壁壘 芳綸擴產鞏固龍頭地位

6月18日泰和新材公告寧夏基地3000噸高性能對位芳綸工程已投料試車,實現全線貫通。泰和新材目前擁有寧夏基地3000噸和煙臺基地1500噸總共4500噸對位芳綸產能,全球第四、國內第一。由于對位芳綸生產工藝壁壘高,美國杜邦和日本帝人占全球約70%的份額,根據中國化學(6.080, 0.02, 0.33%)纖維協(xié)會統(tǒng)計,國內對位芳綸裝置產能超1萬噸,但實際有效產能僅約2000噸,實際產量約1500噸,主要來自于泰和新材,對外依存度高達85%。3000噸對位新產能的投放將進一步豐富產品結構,降低生產成本,替代進口。此外,公司4000噸間位芳綸的新增產能預計將于今年四季度陸續(xù)投產,新增產能的逐步釋放將帶來公司盈利的持續(xù)增長。

對位芳綸進口替代需求迫切

對位芳綸是軍民兩用材料,軍用領域主要是用在防彈衣、防彈頭盔、搜排爆服和軍警作訓服等個體防護裝備,由于對位芳綸在國防軍工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而全球貿易環(huán)境不確定性增強,敏感性應用領域易受海外牽制,使得對位芳綸國產化替代需求愈發(fā)迫切,目前國內產量寥寥。

新材料情報NMT | 泰和新材:芳綸龍頭蓄勢待發(fā) 5億元重組配套募資落地

目前全球對位芳綸消費量約8萬噸,杜邦和帝人都是屬于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包括泰和、韓國科隆和曉星;其他的都很小,主要是以中國的企業(yè)為主,產量不大。美國杜邦占比超50%,日本帝人占比38%,韓國可隆占比約8%。全球需求量7萬噸左右。預計未來幾年全球對位芳綸的需求年均增長率仍將超過10%。

國內需求約1萬噸/年,實際產量約2000噸(泰和披露數據。券商研報產量1500噸左右,自給率僅有15%)。產能約2800噸,主要由泰和提供,另中藍晨光產能1000噸(想再上1200噸產能,是否批準未知),中化系儀征化纖產能100噸(數據來源公司網站,券商報告300噸),中化國際下屬瑞盛新材料5000噸/年生產線擬于2020年底投產。隨著中國交通運輸、光纖通信、高速鐵路、航空補強、輕量汽車子午胎用簾子布及剎車片等領域和防護等領域應用的快速發(fā)展,對位芳綸的需求將呈現更加旺盛的局面。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