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叮咚買菜“流血”上市,前置倉模式跑得通嗎?

2021-06-15 13:41
氫財經
關注

文|王欣

頂著虧損壓力的叮咚買菜盈虧平衡臨界點到底何時到來?

近日,叮咚買菜遞交招股書,奔赴美上市,爭搶“生鮮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叮咚買菜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本次IPO募資1億美元的金額為占位符,募資將主要用于擴大現有市場的滲透率并擴展到新市場、進一步增強上游采購能力、提升技術和供應鏈系統以及用于營運資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然而,對于其他企業(yè)來說,上市或許是終極目的,但對生鮮賽道的叮咚買菜來說,上市可能僅不過是達到續(xù)命的效果。

資本即使青睞叮咚買菜,但叮咚買菜仍然沒有繞開“跑通盈利模式”的難題。

叮咚買菜雖然營收一路大漲,但盈利表現卻并不如人意,三年巨虧60億。

盈利才是企業(yè)長久生存的基石,頂著虧損壓力的叮咚買菜盈虧平衡臨界點到底何時到來?

【血戰(zhàn)生鮮嶺,三年巨虧60億】

數據顯示,叮咚買菜的GMV從2019年的47.097億元飆升至2020年130.32億元,同比增長176.71%。

由于GMV的強勁增長,叮咚買菜的營收也隨之從2019年的38.80億元升至2020年的113.36億元,同比增長192%。

2021年一季度營收為38.021億元,同比繼續(xù)大升45.52%。

反觀競爭對手每日優(yōu)鮮,2020年每日優(yōu)鮮的凈營收僅為61.30億元,同期GMV為76.15億元,顯然叮咚買菜已遠超每日優(yōu)鮮。

截至目前,叮咚買菜歷經10輪融資,投資者不乏達晨創(chuàng)投、今日資本、老虎基金、紅杉中國等一線投資機構。

其中,2021年4月和5月,叮咚買菜先后宣布完成7億美元的D輪融資和3.3億美元的D+輪融資。

從一些硬指標上來看,叮咚買菜的確能撐起“生鮮第一股”的稱號,但是這些都是用真金白銀換來的。

從招股書可見,叮咚買菜自身造血不足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tài),且虧損幅度整體呈擴大趨勢。

其凈虧損也從2019年18.73億元飆升至2020年31.77億元。

進入2021年第一季度,其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3.85億元,同比大增465%。

對于叮咚買菜深陷虧損泥潭的原因,有不少財經分析師表示可能要追溯到叮咚買菜“前置倉模式”嚴重燒錢上。

【“流血”上市,前置倉模式跑得通嗎?】

“前置倉模式”因具有配送到家的特色,吸引不少用戶的青睞,但此模式仍未有明確的盈利方向,且還需要高額的投入。

與“次日達”根據訂單配送的模式不同,由于無法估算出每日的訂單量,叮咚買菜的前置倉就需要提前備好菜品,這也無疑增加了不少的損耗。

此外,還由于需要及時送達,叮咚買菜就需要不斷的增加前置倉的數量,而這也進一步表明“前置倉模式”需要不斷的燒錢。

由此,這也成為叮咚買菜的履約成本和營銷成本過高的主因。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0年,叮咚買菜的履約成本依次為19.37億元、40.44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9.9%、35.7%。

在2020年3月,盒馬總裁侯毅認為前置倉難以克服品類寬度、客單價、毛利率和損耗等問題,最終選擇停止前置倉模式。

隨后,盒馬開始全力推進相比大店成本更低、開店更快的小店業(yè)態(tài)。

事實證明,盒馬轉型的確實現了盈利,截至2020年9月,盒馬在北京、上海兩個區(qū)域的門店已實現全面盈利。

然而,如今叮咚買菜依舊堅守“前置倉模式”,但堅守的背后也蘊藏著極大的危機。

就如上文所述,叮咚買菜雖然歷經10輪融資,投資者不乏有一線投資機構,但融資的速度卻趕不上燒錢的速度。

招股書顯示,叮咚買菜2021年一季度賬面現金為44.09億元,但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流約為10.15億元。

由此推算,其44.09億元的賬面現金也僅夠其支撐一年左右。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背景下,叮咚買菜僅靠融資顯然不夠支撐其未來發(fā)展。

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曾表示,資本不可能天天為叮咚買菜“輸血”,在產品端不能迅速盈利之時,上市融資無疑也是未來的通路之一。

【“試水”預制菜,能否成新盈利路徑未可知】

實際上,叮咚買菜在難以突破“前置倉模式”未盈利時,也在尋覓新盈利的路徑來逆轉局面。

叮咚買菜公布的信息顯示,其將單獨建立預制菜部門,預制菜將是2021年重點發(fā)力的方向。

預制菜亦稱為“快手菜”、“半成品菜”。

如今預制菜是叮咚買菜內毛利表現最好的部門,其中,預制菜“拳擊蝦”上線半年后月銷售額即突破億元。

按照叮咚買菜計劃,未來半成品菜銷售規(guī)模將達到10%。

從天眼查今年春季期間發(fā)布的“年味”大數據可見,我國已有超過6.9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yè),從長期來看,中國預制菜行業(yè)規(guī)模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規(guī)模。

從數據上看,預制菜發(fā)展前景明朗,但對于叮咚買菜來說還存在諸多限制。

一方面,預制菜集中化低,難以擴張覆蓋。

正所謂眾口難調一直是餐飲市場的一大難題,由此不可避免的就需要投入高昂的費用來研發(fā)菜品。

有些餐飲企業(yè)為了保證預制菜的質量,開始建立自己的農場,如湖南的“彭記坊”就有近五千畝的無公害種植基地。

其中,即使擁有幾十家門店的中型餐飲的中央廚房,也由于無法承載大量的研發(fā)費用,最后選擇放棄預制菜這條賽道。

另一方面,預制菜毛利率低,難以承擔盈利重任。

目前,主打預制菜并上市的味知香,其毛利率不過25%上下,營收與凈利潤年均增幅為30%-40%之間,后續(xù)能否承擔起盈利重任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顯然,預制菜這個賽道想要走好道阻且長。

因此,叮咚買菜在自身并未盈利的情況下,能否將預制菜發(fā)揚壯大帶入千家萬戶,無疑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