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人”敲門,“落魄豪門”東芝為何淪落到如此局面?
“日本之光”暗淡
如今落魄的東芝,曾是日本戰(zhàn)后工業(yè)發(fā)展的楷模和名片。
東芝創(chuàng)立于1875年7月,曾造出了許多個日本和全球第一:日本的第一個電燈泡、第一臺晶體管電視、第一臺冰箱、第一臺DVD等,以及全球第一臺筆記本電腦、全球首款彩色視頻電話等等。
輝煌時期,東芝的經營范圍涵蓋制造、發(fā)電、核能、半導體、基建、家電、計算機、家電等諸多領域。其中,半導體和筆記本業(yè)務分別位列世界第二,曾東芝與夏普、松下合稱日本白電三巨頭,風光一時無兩。
但在19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進入了長期的低迷時期,被稱為“失去的20年”。與此同時,中國制造開始沖擊日本企業(yè)。
對此,日本企業(yè)的應對是,逐步退出消費品領域,轉戰(zhàn)產業(yè)鏈上游的高端材料、高價值部件,希望成為持有高端技術的“隱形巨頭”——比如,索尼收購了美國醫(yī)療診斷設備研發(fā)公司,利用在數字家電領域培育起來的獨有技術開拓醫(yī)療市場;日立則在發(fā)電和發(fā)電控制系統、半導體生產設備、高性能材料等領域發(fā)力;京瓷則發(fā)力熱敏電阻內置晶體、晶振等手機零部件。
在這個過程中,東芝“押注”核能和通信等領域,這也為它的敗落埋下了伏筆。
2006年1月,東芝從英國核燃料公司那里收購了美國核電技術企業(yè)西屋公司(WEC),出價54億美元,這個價格是當時市場預期(18億美元)的三倍。隨后,東芝又通過兩次收購(分別花費16億美元和1.57億美元),實現了對西屋電氣的全資控股。這也意味著,東芝為西屋電氣花費了大約72億美元。
東芝之所以高價收購西屋,主要是基于三大利好預期:一是日本政府支持,二對中國和全球核電未來前景的預期,三是技術考量,西屋的AP1000第三代壓水堆技術(PWR)更受中國市場的重視。
但2011年的“黑天鵝事件”——福島核事故,成為東芝由盛而衰的第一個轉折點。
因為福島第一核電站所用的機組自東芝,核事故發(fā)生后,不少已經到手的訂單取消,東芝再去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開拓核電市場難上加難。
據了解,當時日本暫時關閉了境內全部核電站,全球范圍內核電站業(yè)務發(fā)展速度驟減,已經拿到的美國8基待建核電站中,有4基中止,而其他國家也都陸續(xù)暫停了核電站的計劃。剩下的8基,也全部推遲建設進度。
隨后,為了管控分歧,減少交易成本,東芝在2015年購了另一家美國CB&I公司的核電業(yè)務子公司,成為此次“核電門”事件的“導火索”。不斷膨脹的建設費用非但沒有得到控制,反而使東芝公司被“深度套牢”,核電業(yè)務出現大幅虧損。
據東芝數據顯示,自2015年實施并購后,西屋電氣負債總額不降反升,最后攀升至98億美元,資不抵債。
在當時那個節(jié)點,東芝為了維護自身形象,并未向投資者披露自身狀況,反而企圖通過財務造假來“瞞天過!。
但最終“紙還是包不住火”,2015年4月東芝承認財務造假。從2008年到2014年底,東芝虛報了2248億日元(約120億元人民幣)的稅前利潤,超過了這七年間稅前利潤的三成。在這期間,有三任社長參與。
消息傳出,東芝形象也一落千丈,從“日本驕傲”成了“日本之恥”,股票暴跌40%左右。
在此后的相當長時間里,東芝一直在持續(xù)推進重組,出售包括電梯、家電、電視、醫(yī)療等非核心資產。
其中,最重要的三筆出售是:
2016年3月,東芝以6655億日元(近60億美元)出售旗下的醫(yī)療設備供應業(yè)務給佳能;
2017年,東芝將NAND Flash業(yè)務出售給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牽頭的財團,交易價格180億美元;
2018年初,東芝以46億美元將西屋電氣出售給Brookfield。
但這依舊未能止住東芝下滑的態(tài)勢,如今它已經從日本綜合機電企業(yè)的陣營中“掉隊”了。
目前,圍繞東芝的并購大戰(zhàn),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最終的結局還無法預料。作為曾經的日本驕傲,東芝為何短短10年間就淪落至此?除了唏噓,這背后深層的原因更值得深思。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9月23-24日立即報名>> 2025中國國際工業(yè)博覽會維科網·工控巡展直播
-
9月23-24日觀看直播>> 2025中國國際工業(yè)博覽會維科網·激光VIP企業(yè)展臺直播
-
9月23日立即預約>> 【COMSOL直播】多物理場仿真在傳感器中的應用
-
10月23日火熱報名中>> 2025是德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峰會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
- 1 國內首個AI工廠投產!
- 2 營收4.3億!歌爾股份、比亞迪供應商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 3 機器人獨角獸Field AI完成4.05億美元融資!英偉達、貝佐斯押注
- 4 剛剛!ABB、西門子雙雙拿下自動化新訂單
- 5 營收突破 205 億大增 26.73%,新能源業(yè)務暴漲 50%!匯川技術上半年業(yè)績亮眼
- 6 42億!工業(yè)巨頭GE出售旗下工業(yè)軟件業(yè)務
- 7 霍尼韋爾換帥!“老將回歸”拆分自動化部門
- 8 埃斯頓:在智能制造領域"賣鏟子",上半年核心業(yè)務增長 26.54%
- 9 杭叉集團半年報:業(yè)績穩(wěn)步增長,智能工廠助力產能擴張
- 10 震驚!臺達電子推出 AI 協作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