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智能手機的影像內卷:硬件堆料讓位計算攝影

2022-04-22 16:49
Alter聊IT
關注

萎靡了五年的智能手機市場,未能等到新的春天。

有分析師曝出國內安卓手機廠商砍單1.7億部的消息后,聯(lián)發(fā)科同步下調了2022年的出貨量預期,其中旗艦級芯片的出貨量可能腰斬。一向游離在銷量下滑風波外的蘋果,也被曝出計劃縮減后續(xù)季度的出貨量。

在市場銷量下滑的陰影下,留給產品層面的壓力只增不減。特別是對消費需求影響越來越大的影像功能,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內卷”,背負了銷量沖刺、品牌調性、用戶口碑等多重使命,并在深刻影響手機行業(yè)的潮向。

只是在傳感器和調校方案急劇同質化的背景下,不同品牌間能否拉開差距,差異化生存的機會到底在哪里?

01 硬件上的內卷與瓶頸

艾瑞咨詢曾在《2020中國人工智能手機白皮書》中給出這樣一組數(shù)據:在中國消費者最關心的要素中,“拍攝”的占比高達29.2%,遠高于處理器、外觀、屏幕、快充等傳統(tǒng)印象里的宣傳賣點。

彼時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6%,出貨量連續(xù)三年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所有手機廠商都面臨著銷量增長的壓力。手機廠商為了“對癥下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迅速在影像功能上掀起了一場軍備競賽。

正是從2020年開始,影像能力幾乎占據了新品發(fā)布會的高光時刻,產品營銷的重心自然而然地向“拍照”傾斜。對過去幾年中的旗艦級產品稍作盤點的話,像素分辨率呈現(xiàn)出了互相碾壓的態(tài)勢,3000萬像素到5000萬像素,不遺余力地向消費者傳遞“像素吊打單反”的信號。

同時攝像頭的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加,手機背面的開孔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四攝、長焦、微距、微云臺、潛望鏡頭等新技術持續(xù)堆料,傳感器的尺寸也越來越大,竭盡所能挖掘物理空間上的潛力。甚至為了在營銷上制造差異化賣點,徠卡、哈蘇、蔡司等品牌先后出現(xiàn)在智能手機的宣傳概念中。

時間進入到2022年,影像功能的內卷進一步加劇,原本屬于旗艦級產品的創(chuàng)新紛紛被“下放”到中低端產品,早期以“廉價”著稱的4800萬像素方案,陸續(xù)升級到了6400萬像素,光學防抖、微距攝影等功能已然成了中端產品的標配。按照三星等供應鏈企業(yè)釋放的動作,即便是非旗艦的中端產品,也將開始像素膨脹、功能堆砌的時代,近兩億像素的新CMOS方案正在沖擊市場。

可把目光稍微放長遠一些,鏡頭、傳感器等硬件方面的進步已經明顯放緩,智能手機的物理空間有限,需要在硬件性能、空間和成本等要素間尋找平衡,也就意味著硬件上的加碼勢必會遇到瓶頸。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嗅覺敏銳的廠商試圖回歸理性。譬如2022年前后上市的許多旗艦機型不再盲目追求高像素,不再熱衷于“數(shù)值”上的比拼,紛紛選擇了超大底、高感光的設計方向。其中的原因離不開計算攝影的流行,被蘋果的Deep Fusion算法帶紅的“計算攝影”,悄然成了新的行業(yè)共識。

計算攝影的風靡,意味著智能手機的影像比拼,在硬件維度外有了軟件上的較量,而這會是擺脫內卷的方向嗎?

02 計算攝影破局的可能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梳理下智能手機的拍照原理:當你打開相機拍照時,光線經過鏡頭到達圖像傳感器轉化為電信號,再經過模數(shù)轉換變?yōu)閿?shù)字信號,數(shù)字信號經過加工處理還原為圖像。

由于智能手機物理空間的限制,攝像頭的傳感器尺寸遠不及單反,相較于攝影圈中“底大一級壓死人,一寸大底一寸金”的鐵律,智能手機的影像能力取決于攝像頭模組、芯片和算法三個維度。

早在2010年的時候,蘋果就提出了單攝多幀融合的概念,就是通過算法提升圖像的動態(tài)范圍和細節(jié)表現(xiàn);榮耀在2016年提出了單一焦段雙攝融合,將兩個攝像頭的像素進行融合來增強畫質……只是在智能手機的性能天花板下,算法的作用空間相對有限,長時間內扮演的都是“錦上添花”的角色。

隨著智能手機性能的提升,特別是NPU模塊代表的AI算力的崛起,計算攝影不斷被推向新的高度,自動HDR、超級夜景、模擬大光圈等算法調優(yōu)不斷成為標配,“拍照”逐漸從物理光學變成了一道數(shù)學計算題。手機廠商在算法和算力上有了更大的騰挪空間,能夠通過高吞吐量的計算對噪點、亮度、色度及各種畸變數(shù)據進行矯正,進而跳出在鏡頭上堆料解決問題的慣性思維。

何況用戶認知也出現(xiàn)了微妙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覺醒,不再被手機廠商的營銷概念左右,而是鐘情于實際使用中的拍照體驗。傳導到市場層面上,智能手機影像能力的競爭進入到了綜合實力與研發(fā)深度的比拼,演變成為以攝像頭組合為代表的硬件和軟件層面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

就像榮耀Magic系列全新升級的榮耀Magic4至臻版,硬件規(guī)格堆滿,搭載業(yè)界領先的1/1.2英寸超大底傳感器廣角主攝,定制8P光學鏡頭,軟件上在算力和算法上也同樣下了很大的功夫,搭載了獨立的影像芯片和榮耀自研的HONOR Image Engine計算平臺,對圖像處理、色彩修正、感光度補償、HDR調整等進行了一系列的運算和優(yōu)化,憑借著硬件和軟件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在DxO榜單上排名第一,成為行業(yè)影像的天花板。

當計算攝影成為智能手機內卷的“新賽道”,預示著不同廠商間的貼身纏斗尚未結束,爭奪戰(zhàn)仍然是一種常態(tài)。

03 用戶體驗是關鍵答案

那么,如何逃離內卷的陷阱呢?

榮耀總裁趙明曾在媒體采訪時提出一個觀點:“攝影的本質是記錄和表達,手機行業(yè)的競爭不是一個登頂?shù)挠螒,而是用戶體驗的提升。手機攝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應該是讓用戶體驗的噪點越來越小!

基于用戶體驗為原點出發(fā),榮耀Magic4系列自發(fā)布以來頗受關注,首銷當日榮耀Magic4便斬獲了京東+天貓單品銷量冠軍。究其原因,榮耀Magic4系列為消費者痛點帶來切實解決方案,從用戶體驗出發(fā),比如用戶想拍遠景但是不想要沉重的單反相機,就全系標配長焦;再比如無論什么場景都想拍出大片,榮耀Magic4系列全面升級的多主攝融合計算攝影技術,可以根據效果和環(huán)境智能調整計算攝影方案。

嚴格地說,這些功能上的優(yōu)化同樣可以納入“內卷”的范疇,恰恰是這種良性化內卷,為用戶體驗帶來了加成,也讓外界看到了內卷的正確姿勢。也正是基于這樣的產品觀,榮耀Magic4至臻版在很大程度上跳出了硬件上的陷阱,正在用計算攝影帶來的頂格影像硬實力,重新定義用戶的拍照體驗,不斷拉升手機攝影的天花板。

著名前衛(wèi)藝術家莫霍利·納吉說過一個爭議性很大的觀點:“不懂得攝影的人,便是將來的文盲。”

直到近一百年后的今天,攝影照舊是一門小眾藝術,構圖、光線、色彩、亮度、白平衡、解析度等專業(yè)詞匯并不被大多數(shù)人所理解。但智能手機廠商的影像比拼,卻讓億萬用戶離莫霍利的理想越來越近,在計算攝影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拿起手機就能拍出大片,攝影不再是一門高門檻的課程。

或許智能手機的銷量陣痛還將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所幸吃相不再那么難看,相比于追逐參數(shù)、忽悠用戶的行為,計算攝影將手機廠商引向了正確的道路。

       原文標題 : 智能手機的影像內卷:硬件堆料讓位計算攝影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