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美方技術鉗制之下,自動駕駛公司能夠揚帆“出!眴?

2020-04-26 15:20
鎂客maker網
關注

混血特性十足,沉浮中又要何去何從?

AutoX于2016年在硅谷成立,并且在中國香港、深圳設立辦公室。創(chuàng)始人肖建雄畢業(yè)于香港科技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投資人基本都是國內資本。目前,他們相繼在中美獲得牌照,并確定在上海建立無人車運營數(shù)據中心。

這是墻內外開花都香的一個案例,也是一個典型的中美“混血兒”,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個自動駕駛創(chuàng)業(yè)公司,技術研發(fā)中心往往會更偏向于美國,但這也帶來新的隱患。

今年年初,美國聯(lián)邦政府在出口管制分類號0Y521下增加了一個用于自動分析地理空間圖像的軟件,目前該新規(guī)已經生效,今后從美國出口某些類型的地理空間圖像軟件的公司必須申請許可,才能將其出口到海外。

而自動駕駛的傳感器需要采集地理空間的數(shù)據并進行分析,美國政府對AI軟件的限制,無疑波及了在美國路測、設立研發(fā)中心、尋求商業(yè)化的國內自動駕駛公司。

軟件的限制或許只是開始,誰也不能保證未來會不會對相關的硬件下手。

另一方面,伴隨著國內自動駕駛測試環(huán)境的成熟,也有不少海外公司試圖進入中國市場,比如2018年,Waymo設立中國全資子公司,遺憾的是之后的消息寥寥。

自動駕駛出海浮沉,步步驚心

因為在中國公開道路上駕駛汽車通過車載傳感器收集數(shù)據,并將該等數(shù)據傳輸至境外均可能存在著法律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shù)據收集活動中,如果外商投資企業(yè)僅使用攝像頭和雷達收集數(shù)據,被歸入地面移動測量范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在數(shù)據收集過程中還使用了定位裝置和/或激光雷達,則該數(shù)據收集很大可能被歸入地面移動測量的范圍。

所以,想要進入中國市場路測、商業(yè)化嘗試的海外公司首先就是和持有牌照的中國圖商進行合作。

總而言之,對于國內自動駕駛的公司來說,出海有著AI軟件受限制的風險,對于國外自動駕駛公司來說,出海有著法律風險。在這樣的態(tài)勢下,有著“混血”特征的自動駕駛產業(yè)恐怕要面臨一輪新的洗牌,國產替代的緊迫性可想而知。

慶幸的是,目前多數(shù)無人駕駛創(chuàng)企在軟硬件方面都做了多手準備,而且伴隨這幾年國內激光雷達廠商的崛起,某種程度上也緩解了危機。

據相關媒體統(tǒng)計,百度、圖森未來、新石器、京東、AutoX等廠商使用的激光雷達大部分都是禾賽、速騰聚創(chuàng)等研發(fā)的國產雷達。

同時,諸如大疆、華為等跨界而來的技術大廠也在推動國產雷達技術和產品的發(fā)展。

自動駕駛廠商出海的潛在危機似乎正在一點點被擊破,但前期埋下的雷一旦觸發(fā),后果也是難以想象。

而且長期以來,圍繞自動駕駛的技術專利糾紛訴訟此消彼長,從Waymo、Uber、特斯拉、Zoox到百度都陷入到羅生門的專利案件中。所以在這樣一個技術為上的產業(yè)中,稍有不慎便是滿盤輸。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余下全文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