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虹膜識別技術 你不得不知的一些事
2)簡單的眼球摘取難以達到暴力認證的目的
一旦眼球脫離活體,就會立刻失去生物活性,那時瞳孔對于任何光照刺激都不再有縮放反應。所以正常的虹膜識別設備都會迅速檢測到這種反應,并判斷虹膜非活體,導致認證失效。
因此許多電影中將人眼球摘取后進行身份認證打開門禁的情景,在現(xiàn)實中是不太可能實現(xiàn)的。
潛力市場
隨著各種生物識別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生物識別技術在市場上的應用也日益增多。虹膜識別技術也正由最初的刑偵用途、門禁與考勤用途正逐步擴展到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的各個方面。例如:人社領域養(yǎng)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金融領域VTM機實名開卡、教育領域考生身份認證、安防領域訪客出入身份認證、衛(wèi)生領域新農(nóng)合醫(yī)療身份認證等。
1)金融行業(yè)
在銀行系統(tǒng)中,將虹膜識別技術引入到自助發(fā)卡機、VTM等自助終端設備以及銀行柜面、銀行移動等運營環(huán)節(jié),將是人臉識別之外的另一個應用潮流。
同時,隨著近來移動支付的發(fā)展,大眾對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虹膜支付近來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加上虹膜識別硬件產(chǎn)品成本降低、趨于微型化、易于集成等發(fā)展趨勢,三星、蘋果等手機廠商正在計劃或已經(jīng)開始應用虹膜識別技術,相信憑借著高精準性,虹膜識別未來會在移動支付場景將迎來大爆發(fā)。
2)教育行業(yè)
教育行業(yè)一直以來最頭疼的莫過于“花樣百出”的替考了,如何科學有效的確認考生身份也成為教育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虹膜識別技術本身具備較高的準確度和復雜性,因此將會給身份復制和仿冒帶來較高的阻礙。從今年高考多地已經(jīng)采用人臉識別技術與指紋識別技術來看,未來升級到虹膜識別的趨勢非常明顯。
3)社保行業(yè)
冒領、騙保等現(xiàn)象常見諸報端,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參保人員身份認證問題,尤其是社保局為了照顧遠距離、年齡大等特殊參保人員,允許親屬代領社保金,但這種善舉卻讓很多不法分子鉆了漏洞。為了便于參保人員實現(xiàn)資格認證,杜絕不法分子冒領、騙保,全國多地省份的社保局社保局紛紛借助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打造智慧社保。
結語
虹膜識別技術雖然依靠著名手機品牌三星徹底火了一把,但作為安防企業(yè)其實更應該理性看待這一技術的應用潛能與市場前景。目前來說,在手機上的應用更多被看作一種營銷噱頭,真正嚴肅的應用仍在于門禁、刑偵類較高級別和冷門的場所,不過此次更多大眾了解到這一生物識別技術之后,將極有利于推動其向其它市場拓展。最后也需要注意,包括虹膜識別在內的所有的生物識別技術目前都難稱完美,因此多模式結合應用,以及具體應用具體選擇,將是目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最為合理的技術應用形式。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