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新手機3天銷量不足300,為什么格力偏執(zhí)于做手機?

2020-12-11 17:16
物聯傳媒
關注


為什么格力偏執(zhí)于做手機?

其實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智能手機就是一個紅海市場,每年智能手機的總出貨量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呈現一定的下滑趨勢。根據IDC的數據,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為3.7億臺 同比下滑7.5%

由此可見,僅僅是靠買手機去賺錢并不是一個好生意,這些顯而易見的道理,格力的決策層不可能不知道。

答案就是IoT

作為傳統(tǒng)家電巨頭,格力的主營業(yè)務——空調的想象空間越來越小,財報數據顯示,格力在2019年的業(yè)績增長已經停滯,而在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之下,走下了下滑。

格力電器財務數據

企業(yè)面臨這樣的困境肯定是要尋求新的出路,拓展新的業(yè)務,結合目前整體的行業(yè)趨勢,家電企業(yè)往很多的智能設備業(yè)務方向突破是一個最流行的做法,格力也開始探索出路。

2019年底,格力對外展示了家電"一呼百應"智能家居全景藍圖,可通過格力語音空調,格力+App、物聯手機、智能門鎖、魔方精靈五大控制入口,實現格力所有大小家電產品的互通互聯。甚至在規(guī)劃中,格力還將打造智慧廚房、智慧臥室、智慧浴室、智慧書房等等。

此外,格力也有通過一些資本布局來進入物聯網這條賽道。

在物聯網業(yè)務中,尤其是針對家庭消費類領域,基礎邏輯是:未來會有很多形態(tài)與功能不同的IoT設備,而要對這些設備進行集中的管理與控制,并且服務于個人消費者,就需要有一個設備扮演"樞紐"的角色,毫無疑問,手機是這個樞紐最佳的形態(tài)。

這也是為何格力對手機念念不斷的根本原因。

在IoT這條賽道上,格力是掉隊的“家電巨頭”

縱觀其他家的巨頭,格力的競爭者們早就將目光轉向了物聯網。

智能家居成為了中國"家電三巨頭"(格力、美的、海爾智家)的首選戰(zhàn)略進化方向——海爾甚至把名字都改了。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比起格力,美的、海爾已加大了IoT業(yè)務的營收占比。而格力IoT所屬的智能裝備業(yè)務,僅占總營收的0.3%。

2020上半年格力、美的、海爾業(yè)績分布圖如下:

來源:億歐網

"家電三巨頭"的IoT戰(zhàn)術不盡相同,海爾智家是其中熱情最高的。

海爾智家打的是"差異化"戰(zhàn)爭,基于場景、生態(tài)優(yōu)勢推出一系列健康場景方案,使用戶只需一次購買,便能獲得覆蓋飲食健康、睡眠健康、衣物健康等健康生活。

今年上半年,海爾智家物聯網生態(tài)收入達到37.7億元,同比大漲96%。

去年7月1日,經上交所核準,"青島海爾"的股票簡稱變更為"海爾智家"。在外界看來,海爾改名的目的,是向外界釋放自己全面進軍物聯網智慧家庭生態(tài)的重要信號。目前,家電板塊正逐漸成為海爾智家為用戶提供場景方案、生態(tài)服務的入口。

而在疫情中,格力的空調產品受限于小區(qū)封閉無法安裝,對于董明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不是轉型,而是盡快去售賣空調,挽救頹勢。為緩解庫存壓力,曾堅稱"絕不做直播帶貨"的董明珠,開始了全國巡回直播。

以傳統(tǒng)思維做產品,總是會遇到天花板。在萬物互聯時代,企業(yè)只有不斷突破邊界,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實際上對于傳統(tǒng)白電企業(yè)而言,要想真正深扎IoT智能家居市場并非易事。在智慧家居場景中,娛樂屬性普遍明顯——智能音箱、手機的使用都是如此。這對于早已習慣了"功能化"的白電企業(yè)來說,是個待解的難題。

但即便如此,對于格力來說,這也是一條必須去走,并且需要盡快去走的道路。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