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載量下降1/3,鉑源催化合金催化劑量產上市
今年一季度,燃料電池市場“遇冷”,多家燃料電池企業(yè)紛紛傳出并購重組、股權轉讓等消息。而與此同時,也有氫能企業(yè)逆勢而上,高調推出重磅級的新產品、新技術。
3月21日,上市公司龍蟠科技旗下全資子公司鉑源催化在龍蟠首屆全球新技術發(fā)布會現(xiàn)場宣布,公司已實現(xiàn)二代鉑鈷合金催化劑的量產上市。
當前國內的燃料電池汽車普遍采用一代燃料電池鉑碳催化劑,在整體性能上存在兩大痛點,第一個痛點成本高,鉑依賴重,鉑碳催化劑占電堆成本約36%,鉑金用量約0.1-0.3g/kW,隨著燃料電池朝向大功率發(fā)展,延用一代催化劑工藝,鉑金用量將越來越高,降本困難;第二大痛點是一代催化劑性能和耐久性的短板突出,催化劑需在長期運行中保持高活性,但一代催化劑中鉑顆粒易團聚或溶解等,導致電化學活性表面積減少,影響輸出效率。
為了解決一代鉑碳催化劑的兩大痛點,鉑源催化結合膜電極、電堆企業(yè)對于催化劑鉑載量降低的實際需求,推出了二代燃料電池合金催化劑產品。這款產品采用了鉑源獨創(chuàng)的鉑鈷超晶格技術和納米自組裝技術,突破了鉑鈷催化劑的量產技術瓶頸,同時兼具低鉑載量、高活性和高穩(wěn)定性等多項優(yōu)點。
鉑鈷超晶格技術,采用鉑鈷合金結構。從x射線的衍射圖可以看到,對應鉑(110)形成一個超晶格的衍射峰,代表鉑鈷結構具備有序的金屬間結構,三個鉑加上一個鈷,同時具有高的活性和良好的穩(wěn)定性,最大的優(yōu)點是大幅降低了鉑載量。
納米自組裝技術,成功實現(xiàn)鉑和鈷高分散。從二代催化劑的電鏡圖可知,二代催化劑的粒徑控制在3nm-4.2nm,均勻性好,同時解決了粒徑均一化和規(guī)模化制備協(xié)同調控難題,突破二代催化劑量產技術的瓶頸。
基于兩大核心技術,奠定二代燃料電池催化劑三大特點。
· 低鉑載量。二代催化劑含有45%-46%的鉑,4-5%的鈷,通過超晶格技術使得鉑載量大幅下降33.3%,在膜電極上的載量從一代的0.3mg/cm2降到0.2mg/cm2,整體成本大幅下降。
· 高活性。二代催化劑在0.65V下的功率密度達到1.35W/cm2,同時具備高活性,比一代鉑碳催化劑活性提高20%。
· 高穩(wěn)定性。采用美國能源部DOE的30000圈測試后,電壓的衰減率只有3%,下降了24mV。對應5000小時車輛運行的周期,按照美國能源部的要求,目標衰減低于30mV,因此性能衰減率低。
總體而言,二代燃料電池合金催化劑可將膜電極的鉑載量降低33%,活性比普通鉑碳催化劑提高20%,同時在3萬圈的性能測試后,其性能衰減率僅為3%,從而在保證出色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膜電極、電堆的整體生產成本。
目前,鉑源團隊已完成了二代合金催化劑產品的詳盡測試與全面表征工作,并已向多家下游電堆企業(yè)完成了首批次的產品出貨,確保這款產品能夠迅速響應客戶在2025年的降本需求。
原文標題 : 鉑載量下降1/3,鉑源催化合金催化劑量產上市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 我國西部15省市共謀千輛級的氫能汽車,國際船舶領域開啟萬億級的綠氫市場空間
- 2 營收暴增183.89%!又一氫能龍頭一季報出爐
- 3 中央3年共撥付超50億元,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5虎”格局出現(xiàn)!
- 4 跌幅收窄!3月氫燃料汽車產銷數(shù)據(jù)出爐
- 5 全球航運關鍵談判:減排路線圖確定,特朗普輸給了氫基能源
- 6 周期表上的鄰居,助力光解水制氫效率提升15倍
- 7 擦亮眼:氫能源概念還遠未成熟
- 8 行業(yè)最困難時國家出手!我國首條跨區(qū)域氫能重卡干線在西部開通
- 9 增資20%!汽車巨頭12億力推氫能業(yè)務爆發(fā)
- 10 氫能無人機商業(yè)化初啟,氫能+低空雙藍海賽道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