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利用智能技術布局個人碳賬戶,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突破口

2022-04-26 16:15
易觀分析
關注

易觀數字化:在我國邁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近段時間以來,部分銀行相繼宣布布局個人碳賬戶體系,4月22日,中信銀行率先正式推出“中信碳賬戶”,客戶可在其信用卡APP上自行開通,此舉標志著銀行個人碳賬戶應用的正式落地。實際上早在2016年《“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中,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就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戰(zhàn)略的層面,今年兩會上綠色金融也再次成為熱議話題。易觀分析認為,銀行業(yè)應利用智能技術積極布局個人碳賬戶業(yè)務,以碳賬戶應用和渠道場景建設形成相互促進,有效踐行綠色金融。

個人碳賬戶為客戶身份統(tǒng)一管理增加了關鍵數據維度

在元宇宙概念的持續(xù)沖擊下,個人身份已更加趨向于多元化、立體化和數據化的時代特征。個人碳賬戶作為金融身份的一部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客戶使用銀行APP的活躍度,豐富個人身份數據,在客戶經營管理中發(fā)揮正向作用。

基于客戶生命周期管理理論,易觀分析認為,個人碳賬戶反映了客戶的生活軌跡,使銀行能夠更加準確地還原客戶真實生活場景。碳賬戶為客戶統(tǒng)一身份管理增加了關鍵數據維度,有助于銀行完善客戶畫像,在客戶識別與分層經營上更加精準、精細,從而延長客戶成長與成熟階段的生命周期。另外,推行碳賬戶將會促使行業(yè)標準規(guī)范體系更快建立,在此過程中,銀行應注意碳賬戶體系構建的公平性、普惠性,注意對客戶隱私的保護。

個人碳賬戶激勵機制的構建可更加多元與綠色

從已經布局個人碳賬戶的銀行來看,目前碳積分的獎勵機制主要聚焦在物質激勵的層面。例如將碳積分與積分商城權益、信用卡額度、消費折扣等進行關聯(lián),以激發(fā)客戶的使用積極性。

易觀分析認為,綠色金融本質上倡導的是一種共同的生態(tài)利益,從螞蟻森林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以個人低碳行為驅動企業(yè)的綠色公益行動,體現(xiàn)了個人對承擔社會責任的意愿,在當下的年輕客戶群體中,已經具備了較為廣泛的認知和行動基礎。因此,個人碳賬戶積分在銀行客戶權益的體現(xiàn)上,除了可兌換的物質獎勵,還可考慮其他非物質獎勵,從其根本目的上突出客戶低碳行為的貢獻,構建更為普惠的綠色金融生態(tài)。

個人碳賬戶應用可與銀行渠道場景建設形成相互促進作用

目前,銀行對個人低碳行為的計算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包括線上支付、生活繳費、乘坐公共交通等,以引導客戶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的生活方式。

易觀分析認為,在當前金融脫媒的困境下,個人碳賬戶的應用將有助于銀行對客戶生活場景的滲透,捕捉客戶金融服務需求,從而驅動渠道端的生態(tài)場景建設;相應地,渠道場景建設也可為客戶提供更多種類的綠色金融業(yè)務,構建全面的綠色生活軌跡,形成有益循環(huán)。此外,綠色金融業(yè)務的線上化、移動化特點,對于銀行的客戶身份識別、交易反欺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實現(xiàn)融合、高效、安全的客戶運營也需要銀行渠道經營能力的有力支撐。

易觀分析建議,在布局個人碳賬戶業(yè)務的過程中,商業(yè)銀行可以同步考慮以下幾點:

1、 構建更為普適的經營策略與激勵機制

在個人碳賬戶與客戶權益體系綁定的基本模式之外,銀行還應兼顧成本與價值,以客戶細分的經營思路,建立更為多元的運營策略,在不同客群中匹配相應的資源,在低碳行為激勵機制的構建上體現(xiàn)綠色金融生態(tài)的理念。例如可在年輕客群的兌換獎勵中融入更多的公益屬性,使行為激勵機制更加個性化,優(yōu)化客戶運營成本。

2、基于大數據和物聯(lián)網技術提高計量模型的科學性

融合大數據實時計算、物聯(lián)網等技術監(jiān)測客戶碳足跡數據,提高碳減排計量模型的科學性、合理性,將個人結算賬戶、信用賬戶、碳賬戶產生的交易記錄和生活軌跡納入統(tǒng)一客戶視圖管理,完善客戶數據維度,形成更為精準的客戶畫像。

3、利用區(qū)塊鏈和隱私計算技術增強渠道數據安全

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智能交互與決策能力,滿足各渠道綠色業(yè)務場景服務需求的同時,應注意數字信任與數據安全問題。可引入區(qū)塊鏈技術增強數字身份的識別和防篡改能力,探索電子身份證*在線上渠道的應用場景,提升綠色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同時應注意碳足跡數據采集過程中的安全性,利用隱私計算技術、數據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來加強客戶數據安全。

聲明須知:易觀數字化在本文中引用的第三方數據和其他信息均來源于公開渠道,易觀數字化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任何情況下,本文僅作為參考,不作為任何依據。本文著作權歸發(fā)布者所有,未經易觀數字化授權,嚴禁轉載、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易觀數字化發(fā)布的任何內容。經授權后的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使用時應原文引用并注明來源,且分析觀點以易觀數字化官方發(fā)布的內容為準,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刪減、增添、拼接、演繹、歪曲等。因不當使用而引發(fā)的爭議,易觀數字化不承擔因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并保留向相關責任主體進行責任追究的權利。

       原文標題 : 易觀分析:利用智能技術布局個人碳賬戶,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突破口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